字級
- 大
- 中
- 小







法華相會在東禪 研討《法華經》與人間佛教實踐論壇
2024-05-04
一年一度的「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5月1日在佛光山東禪寺舉行,近700人前來聆聽法華精髓,研討經中之王《妙法蓮華經》的諸法實相,以及如何把佛法智慧實踐在生活中。
每年的5月1日,佛光山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執行長覺培法師,皆會帶領團隊前來馬來西亞進行《星雲大師全集》的導讀和主題論壇,以佛法跟大眾結緣;今年導讀的經典是《法華經》,主題論壇「《法華經》與人間佛教實踐」,探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弘揚的人間佛教是如何實踐法華經的精神,以及如何行菩薩道。
「《法華經》與人間佛教實踐」主題論壇與談人覺培法師、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人間佛教讀書會輔導法師暨講師滿穆法師,以及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檀講師蔡青樺。
覺誠法師形容,《法華經》30年來百讀不厭,處處皆是待人處事的啟發,不僅是一部佛教經典,而是一部珍貴的生活寶典。曾在巴基斯坦看到《法華經》的古文經本,既震撼又感動,於是在巴基斯坦的真納大學成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探討公元2世紀佛教在巴基斯坦的起源和弘傳。
談到《法華經》中龍女和提婆達多被授記成佛的啟示,覺誠法師說:「《法華經》裡有一句「我不敢輕視汝等」,說明了每一個人都有成佛的可能。人最重要是有自覺,一步一步從學佛、行佛到最後成菩薩道,不斷肯定自己能夠成佛,那就是能夠超越煩惱,得到解脫,成無上正等正覺。
覺培法師則給了一個「成佛」的希望,並闡釋「佛陀告訴藥王菩薩,佛滅後未來如果有人聽聞《妙法蓮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佛陀也會為我們授記成佛,所以大家都很有希望成佛,因為佛陀已為我們授記。」
覺培法師提到十二因緣,生命的流轉起於「無明」,而流轉的過程就是「十二因緣」。「讓我們周而復始的輪回是源自我們自己,一個人是隨著自己的念頭來轉變,《法華經》啟發了我是可以走出神權的,每個人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談到若洞察到《法華經》的「十如是」對人生會有什麼影響,覺培法師提醒大家不要僅從表相去看一個人或一件事,因為「如是相」的背後還有環環相扣的「如是性、體、力、作、因、緣、果、報和本末究竟」,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改變的時候,所有的環節都會跟著改變,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法華經》跟人間佛教的關聯,覺培法師表示,大師一生都提倡有佛法就有辦法,佛陀一再肯定我們都能成佛,但要去實踐。如果能夠把佛法和學佛後的智慧應用在生活上,就能化解很多問題。
滿穆法師則分享說,在《法華經》的七個譬喻中,他最喜歡的是〈醫子喻〉,從中啟發大師的示現圓寂是暫時的,還會乘願再來;《全集》就是大師的法身舍利,弟子們捧著師父的衣鉢,期待大師乘願再來。今天大家一起研讀《法華經大意》,就是非常好的衣鉢傳承。
談到《法華經》裡的四安樂行,滿穆法師以兩個故事為例說明誓願安樂行給人帶來生命的改變,並強調願力不可思議,能翻轉人生。並說明《法華經》和人間佛教兩者的共同點,即讓人喜悅安樂,以及不放棄任何眾生。
蔡青樺談《法華經》對其生命的影響,最相應《法華經‧普門品》,他將40年來把家人照顧得無微不至的婆婆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婆婆往生後,他忍著悲痛把家撑起來照顧生病的公公,成了公公的觀世音菩薩。
蔡青樺以〈化城喻〉來形容佛光山道場和讀書會,星雲大師說人生就像高速公路開車,累了就停到休息站,「而佛光山道場和讀書會就是我們的心靈加油站,也是我們人生旅途裡的一個休息站,讓我們充電後繼續往成佛的道路前進。」
每年的5月1日,佛光山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執行長覺培法師,皆會帶領團隊前來馬來西亞進行《星雲大師全集》的導讀和主題論壇,以佛法跟大眾結緣;今年導讀的經典是《法華經》,主題論壇「《法華經》與人間佛教實踐」,探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弘揚的人間佛教是如何實踐法華經的精神,以及如何行菩薩道。
「《法華經》與人間佛教實踐」主題論壇與談人覺培法師、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人間佛教讀書會輔導法師暨講師滿穆法師,以及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檀講師蔡青樺。
覺誠法師形容,《法華經》30年來百讀不厭,處處皆是待人處事的啟發,不僅是一部佛教經典,而是一部珍貴的生活寶典。曾在巴基斯坦看到《法華經》的古文經本,既震撼又感動,於是在巴基斯坦的真納大學成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探討公元2世紀佛教在巴基斯坦的起源和弘傳。
談到《法華經》中龍女和提婆達多被授記成佛的啟示,覺誠法師說:「《法華經》裡有一句「我不敢輕視汝等」,說明了每一個人都有成佛的可能。人最重要是有自覺,一步一步從學佛、行佛到最後成菩薩道,不斷肯定自己能夠成佛,那就是能夠超越煩惱,得到解脫,成無上正等正覺。
覺培法師則給了一個「成佛」的希望,並闡釋「佛陀告訴藥王菩薩,佛滅後未來如果有人聽聞《妙法蓮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佛陀也會為我們授記成佛,所以大家都很有希望成佛,因為佛陀已為我們授記。」
覺培法師提到十二因緣,生命的流轉起於「無明」,而流轉的過程就是「十二因緣」。「讓我們周而復始的輪回是源自我們自己,一個人是隨著自己的念頭來轉變,《法華經》啟發了我是可以走出神權的,每個人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談到若洞察到《法華經》的「十如是」對人生會有什麼影響,覺培法師提醒大家不要僅從表相去看一個人或一件事,因為「如是相」的背後還有環環相扣的「如是性、體、力、作、因、緣、果、報和本末究竟」,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改變的時候,所有的環節都會跟著改變,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法華經》跟人間佛教的關聯,覺培法師表示,大師一生都提倡有佛法就有辦法,佛陀一再肯定我們都能成佛,但要去實踐。如果能夠把佛法和學佛後的智慧應用在生活上,就能化解很多問題。
滿穆法師則分享說,在《法華經》的七個譬喻中,他最喜歡的是〈醫子喻〉,從中啟發大師的示現圓寂是暫時的,還會乘願再來;《全集》就是大師的法身舍利,弟子們捧著師父的衣鉢,期待大師乘願再來。今天大家一起研讀《法華經大意》,就是非常好的衣鉢傳承。
談到《法華經》裡的四安樂行,滿穆法師以兩個故事為例說明誓願安樂行給人帶來生命的改變,並強調願力不可思議,能翻轉人生。並說明《法華經》和人間佛教兩者的共同點,即讓人喜悅安樂,以及不放棄任何眾生。
蔡青樺談《法華經》對其生命的影響,最相應《法華經‧普門品》,他將40年來把家人照顧得無微不至的婆婆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婆婆往生後,他忍著悲痛把家撑起來照顧生病的公公,成了公公的觀世音菩薩。
蔡青樺以〈化城喻〉來形容佛光山道場和讀書會,星雲大師說人生就像高速公路開車,累了就停到休息站,「而佛光山道場和讀書會就是我們的心靈加油站,也是我們人生旅途裡的一個休息站,讓我們充電後繼續往成佛的道路前進。」
最新消息
波士頓中國城慶中秋 佛光人推廣三好四給精神
2025-08-13靈知學會參訪北雪梨佛光緣 學習三好運動
2025-08-13慧慈寺信眾跟著大師辦教育 分享歡喜布施的喜悅
2025-08-13《獻給旅行者365日》贈花蓮捷絲旅 安頓旅人身心
2025-08-1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情說愛4-2
2025-08-13北區知賓培訓 以佛法慈悲與智慧廣度有緣人
2025-08-12西來大學市集美食、藝文兼備 社區溫馨交流
2025-08-12台北道場香積團十四周年慶 五十道創意素齋喜團圓
2025-08-12印尼蘇北協會第五分會三好動漫繪畫比賽 宣揚三好四給理念
2025-08-12小小演員大智慧 「兒童佛法故事劇場」南屏別院歡樂開演
2025-08-12
相
關
消
息